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几年来,大多数海外车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步萎缩,但有一个车企却在高歌猛进,那就是特斯拉。在国内建厂的三年时间里,特斯拉的累积销量已经突破了百万辆,中国也是特斯拉的最大市场之一。
当然了,如此亮眼的成绩也吸引了其它海外造车新势力,近日就有两家造车新势力宣布入华。大咖也剖析下这两家车企什么来头,未来市场前景如何
01
菲斯克今年入华
说起菲斯克,绝大多数网友对这品牌都是完全陌生。但从历史来看,菲斯克成立于 2005 年,比特斯拉要更早。但因为质量、电池厂商等种种原因,这款跑车在 2012 年停产,而菲斯克也在一年后宣告破产。
而后续中国万向集团,在 2014 年成功收购了菲斯克,所以实际上菲斯克可以看作是一家中国车企。也正是因为有万向集团的背景,菲斯克入华也变得顺理成章了。据悉,菲斯克首个交付中心将在今年年内开设,并于 2024 年第一季度交付首款量产车型 —— 纯电 SUV Fisker Ocean。
从产品力来看,Ocean 在美国的售价区间为 37499~68999 美元(约合 27-50 万元),定位为中型 SUV。作为一台美系 SUV,新车没有采用简约设计,而是加入了不少个性元素,内饰则采用了大尺寸竖屏中控。动力方面,前驱版搭载的是 275 马力的单电机,0-60 英里每小时的加速时间为 6.9 秒,续航里程约 402 公里;Ocean Ultra 和 Ocean Extreme 均为双电机,最大功率分别是 540 和 550 马力,0-60 英里每小时的加速时间分别是 3.9 和 3.6 秒,续航里程约合 563 公里。02
另外一家入华新势力
除了菲斯克以外,还有另外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也宣布了入华计划,那就是 Lucid。作为一个国人陌生的品牌,Lucid 与特斯拉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它是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 (Bernard Tse)和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 (Sam Weng)两位华人于 2007 年创建,其多位高管级,以及大量工程师来自特斯拉。
此外,Lucid 与中国的渊源也是颇深,其投资股东背后有着中国企业青云创投和北汽、贾跃亭(已卖出)的身影,Lucid 也曾宣布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华霆动力达成合作。因此,早在 2021 年 11 月在财报中,Lucid 就曾明确表示计划 2023 年进入中国市场。6 月 7 日,已加入 Lucid 的前集度汽车副总裁朱江在社交媒体透露,Lucid 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。
从车型来看,Lucid 目前仅有 Air 一款车型在售,其定位是中大型轿车,起售价约 66 万元人民币。配置方面,该车将配备 DreamDrive 驾驶辅助。动力上搭载了双电机,零百加速仅需 3.8/3.4 秒,续航里程为 660/684 公里。03
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?
之所以美国造车新势力蜂拥进入国内,最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。就在 7 月 3 日,中国第 2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,而从一千万辆到两千万辆,仅用时 16 个月,增长势头十分迅猛。
此外,目前国内的纯电动车主要售价区间都是在 30 万元以内,国内目前高端纯电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。而传统豪华品牌的高端纯电车产品力并不出色,因此也让海外新势力品牌嗅到了当中的商机。但是,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真这么容易?
我们先看看这两个品牌的现状,首先 Ocean 量产交付拖了很久,最近才在欧洲交付,而美国本土的交付也刚刚开始。目前菲斯克在海外刚处于起步阶段,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没有太多成绩而 Lucid 这边,今年一季度共生产了 2314 辆汽车,交付仅有 1406 辆,销量十分低迷。今年第一季度 Lucid 营业收入为 1.494 亿美元,亏损则是达到了 7.795 亿美元。而且据外媒报道,为了降低成本,今年 3 月 Lucid 计划裁员 1300 人左右,公司的经营环境也很差。相比之下,特斯拉是在 2012 年的 4 月 22 号正式进入中国的,在试水国内市场 9 年之后,特斯拉累积了一定的口碑和声望,并且进口 Model 3 在国内也有不错的销量,因此才正式投产上海工厂。由于特斯拉在海外还有巨大的需求量,因此上海工厂也不用担心订单问题。相比之下,这两个品牌在海外都属于刚冒头的水准,在国内丝毫没有知名度。而其高端定位也让其车价不菲,对于国人而言,同样价格之下有极氪、蔚来、腾势、特斯拉等品牌可选,菲斯克和 Lucid 的竞争力完全不足。因此,大咖预计这两个品牌未来只会以进口形式进入国内,独资建厂的可能性非常小。当然了,新势力本质上玩的都是金融游戏,它们进入中国市场这片蓝海,也能进一步推高它们的股价。
04
大咖总结
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,除了比亚迪、特斯拉、埃安、理想以外,其余车企的处境并不算太好。而这两个美国新势力品牌目前的竞争力并不算强,而且品牌力和性价比也不高,未来在国内恐怕很难受到认可。
标签: